-

产教融合丨推进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

产教融合
2022-02-21

近日,教育部印发《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》提出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推动职业教育股份制、混合所有制办学,推动职业教育集团(联盟)实体化运作,支持校企共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培训基地、企业实践基地。产教融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,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要素。

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,对建设高素质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进行了决策部署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,要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”。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提出,要“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,建设一支高素质‘双师型’的教师队伍”。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第12条提出,要“多措并举打造‘双师型’教师队伍”。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,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,打造一支高素质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、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。


“双师型”教师概念正式出现于1995年《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》(教职[1995]15号)中,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的提法正式出现于1998年国家教委《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》中,2006年教育部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(教高[2006]16号)中提出要逐步建立“双师型”教师资格认证体系,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,这标志着高职教育领域已开启“双师型”队伍建设研究的大门。随后,众多专家学者针对“双师型”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,但是,由于“双师型”教师内涵的复杂性,导致当下,还没有关于“双师型”教师的确切定义。“双师型”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还能够将高质量授课内容与丰富的企业实践相融合。


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,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养已经取得一定进展,但仍然是职业教育的短板。很多院校实际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强大,教师缺乏长期的企业实践经历,导致缺乏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积累与深入研究,而引入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,缺乏教学技能,无法驾驭课堂。那么,如何打造高质量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?


(一)深入校企合作


产学结合,建立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。强化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实践,参与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掌握工作的要领。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,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提供财政保障、政策支持,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。完善政府、行业企业、学校、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。


(二)创新教师培训形式


精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,综合采取线下混合研修、在线培训、结对学习、跟岗研修、顶岗研修、访学研修、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,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方案,注重提升“双师”素养。


(三)建立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基地


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培训基地、企业实践基地,充分发挥引领作用,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,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。


培养高质量的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是进行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,也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,能够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。


延伸阅读——云商产业学院


云商产业学院是基于全国首个规模化超级Saas链接器的产教融合平台。采用云端产业对接的方式,以学生就业为导向,通过真场景实训,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具体的业务场景任务结合,系统实时升级,提升学生基于大数据业财分析决策能力和应用能力,批量精准对接基于Sass平台开发及应用企业的人才就业需求。


在院校合作中,云商产业学院通过与院校在人培方案制定、课程资源建设、实践实训基地建设、师资建设、对口就业、人才认证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,与院校共同探索推动基于会计专业数字化改革的新标准制定,助力院校、行业快速融入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。

分享